送店保养须防六大“陷阱”-汽车保养
案例:一位车主在发现车况不正常时将车开到汽修厂,该修理厂“检查”后告知该车传动轴万向接头已坏,必须更换一整套新万向接头,需要3000元。对此,该车主颇感怀疑,后请专业老师傅“把脉”后却得知只要换个防尘套问题就可解决,费用总计不过100元左右。
专家提醒:“夸大问题,无中生有”是维修过程中不少维修店惯用的伎俩。把小问题说成大问题,把没问题说成有问题。建议车主在咨询专业人士之后,再去维修保养。
虚报价格 狮子大开口
案例:车主王先生的夏利车不小心碰凹了一个小窟窿,到专营店维修要350元。结果王先生到另一家汽车专业修理厂维修,只花了150元。王先生对此表示:“假冒伪劣配件泛滥使我们不敢在其他维修店修车,只能去相对放心的4S店,但4S店价格又贵出一倍多。
专家提醒:汽车“毛病”千差万别,价格弹性很大。目前汽车维修项目和用品繁多,价格悬殊,有些物品看上去一样,内在品质完全不同。建议车主保持冷静消费,不要盲目追求高价。
偷梁换柱 以假替正
案例:杨先生开着别克君威出外办事,不小心将前大灯撞坏,他把车送到一家还算“正规”的修车厂修理,一天后灯换好了。可是半个月后,君威车开始频频出现问题,先是发动机故障,后来变速箱也出了问题,之后电子打火系统也坏了。送到专营店检修发现,车上许多原装的关键零件都被换掉了。
专家提醒: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一些汽车修理企业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修理过程中更换了车辆的某些零配件。曾有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修理技师透露,换零件也是有 “原则”的,刹车、变速箱、发动机内部等一般是不能动的,一辆车不能动的地方大约只有10%左右。掌握了这一点,一些修理厂便尽情发挥,将旧零件偷换上去,比较新的零件换下来另派用场。
专业不过关 维修员技能差
案例:在一家高挂“汽车专业美容”招牌的店面内大部分维修人员没有经过维修专业培训,凭着边干边学的经验,就开始对车进行拆修,技术性、专业性强的问题常被蒙混过去。
专家提醒:由于经营门槛低、缺乏规范,目前汽车美容店规模参差不齐,一些街边规模较小、档次较低的摊点尽管没有达到条件,仍然盲目上马经营。建议车主优先选择有保障的正规店。
鱼目混珠 配件以次充好
案例:一车主价值20多万元的车因为交通事故车头受到损坏,到一家汽车维修店修理。店方承诺,所有维修配件均为广本原厂正品部件,车子修理后共花了4万多元,但没开几天就感到轿车有异样噪音。经检查,电瓶、冷凝器、喇叭等10项部件均为副厂产品。
专家提醒:用副厂部件冒充原厂正品、用旧货冒充新货配件等行为在一些小型非正规的汽车修理厂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更换汽车刹车片最容易鱼目混珠,特别是欧美进口车原装的刹车片,售价一般都比较高,而国产及东南亚地区出产的制动片价格便宜,有些修车铺便用它们冒充欧美进口货。据了解,副厂配件和正品零售差价最高,甚至达到10倍。建议车主对一些配件谨慎验证。
“来历不明”产品混迹市场
案例:部分汽车美容店内销售的汽车倒车装置、汽车音响系统均没有中文厂址,店家说是进口产品,并向消费者索要高价,事实上,经营者往往不能提供报关手续。还有机油,明明是一般的大桶油,却拿名牌合成油的空桶来给你看,收费当然也按名牌合成油价格收。
专家提醒:没有中文标志的产品肯定不能在市场销售。消费者一定要选择获批汽车饰品和配件零售经营资格的商家购买产品,购买产品时,要检查产品有没有合格证。汽车零件可以分为原厂零件、名牌通用零件、杂牌零件、旧的二手原厂零件等几种。其中二手零件和杂牌零件价钱最便宜。建议车主在使用机油,更换零件时先“验明身份”。
机油更换玩残留
一桶机油国家标准计量4升,一般车辆换机油只需3.5升剩下0.5升多数车主不愿带走成了汽修师傅的“免费午餐”。
以次充好:
汽配产品频“变脸”
最常见的以次充好部件是保险杠、水箱、水箱支架以及一些装潢装饰件、塑料件。
巧言忽悠:
保养产品藏“猫腻”
前台接待员不断向车主推荐保养产品如汽油添加剂、邮箱清洗剂、油泥清洗剂。
渔利车主:
违规行为无人管
厂商为维护品牌形象、在投资、运营、宣传等方面对4S店要求较严,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4S店为留住员工,对一些违规行为也“睁只眼闭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