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毫盏:斗茶的见证
宋代是黑瓷茶盏全盛时期,当时斗茶之风盛行,黑瓷茶盏被认定为最适宜斗茶的器皿,因而驰名。
兔毫盏又称“建盏”
斗茶的兴盛带动了兔毫盏发展
兔毫盏是宋代常见的一种黑瓷茶具。其状如倒扣的竹斗笠,敞口小圆底,小者如小碗,大者不超过中碗,风格厚重粗朴。因产于古建州(注①:),故又称“建盏”。兔毫盏有一部分并非纯黑,而是黑釉面里夹杂着均匀的银色或者黄色丝缕,状如秋天的兔毫。
兔毫盏的“崛起”
宋代以前,中国的茶道以煎茶为主。宋代则流行点茶法,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注②)搅动,茶末上浮,形成汤面。由此特点,王公贵族间渐渐推行斗茶。
斗茶胜负的决定标准,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汤色即茶水的颜色,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者则稍逊。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色泽与汤色密切相关,因此汤花的色泽也以鲜白为上。由于只有在黑色容器中,白色茶汤的对比才鲜明,故黑瓷就成了当然选择。至此,黑瓷兔毫盏开始风行。
由于宋朝统治者的推崇,一时上行下效,文人、士大夫们都以斗茶为崇高嗜好,每年建安一带岁贡建茶达21.6万斤,如此大的消耗量,可想而知其时我们嗜茶的程度。由此可见黑瓷兔毫盏的需求量是如何之大。
兔毫盏内胎比一般陶瓷厚,又有砂眼透气,有利于保温;而敞口小圆底的形状,既方便搅拌,又便于斗茶者观察。种种因素结合,使兔毫盏成为当时的最佳茶具。
[SITESERVER_PAGE]
古代斗茶的茶具
黑瓷
兔毫盏的独特魅力
兔毫盏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独特釉斑,尤其是曜变。一般人无缘见识完整的国宝级兔毫盏,或只见过其若干碎片:将它置于阳光下,那些曜变圈立刻闪烁起来,随着阳光强弱与观察角度的变化,它的光彩也在不断变化,五颜六色,犹如钻石般的绚丽!
即便是一般的兔毫盏,在阳光下注满清水,凝神静观,那一根根的兔毫,仿佛顿时活了起来,小小的盏中,变幻出森林、云海、大洋,甚至还有万马奔腾,千船竞流。这种景象与变化,是任何一种陶瓷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这或许就是兔毫盏形制虽然粗朴,却能成为王公贵族士大夫的珍宠,从而登上宫廷大雅之堂的根本原因。
兔毫盏的特殊釉斑,宋代时期尚无法人工制作,纯粹自然生成,因此一窑数万件黑瓷中也许就只有一两件窑变珍品。当时就稀少,如今存世更是屈指可数,兔毫盏成了国宝级文物。
兔毫盏的“没落”
斗茶之风至南宋渐衰:一方面由于南宋时期国势一踩不振,贵族们无心境作斗茶雅事;另一方面也由于新式的一种喝茶方法,即泡茶的推广。因此兔毫盏的需求亦随之而减少。
明代开始,由于饮茶方式与宋代不同,黑瓷兔毫盏并不适合新饮茶方式,仅作为一种备用品而已。因此兔毫盏从茶具变成了一种藏品。
时至今天,兔毫盏作为茶具来说,几乎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然而作为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茶具,作为独具一格的古代瓷器,它的审美艺术价值犹在。
注:①古建州,今福建建瓯、建阳、武夷山一带。
②茶筅是古时烹茶时的一种调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