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4日的巴黎车展上,比亚迪携手多款车型亮相,并上市了BYD SEALION 7(海狮07EV)。同样是在今年,比亚迪第一艘滚装船开拓者1号正式开启远航,之后还会有2号、3号等共7艘大船,它们将会载着比亚迪集团旗下车型销往全球,我们能看到比亚迪在一步步开拓海外市场的“野心”和信心。
【比亚迪在2024巴黎车展举行发布会】
但是,在比亚迪发布的上年版财报后,也有不少的网友为比亚迪的这个步伐反应不一。
据比亚迪公布的财报显示,其上半年营业收入3011.27亿元,同比增长15.76%,首次超越营收曾长期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净利润136.31亿元,同比增长24.44%;扣非净利润为123.15亿元,同比增长27.03%。看上去是全面增长一片大好,但要知道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卖了160.71万辆整车,增长率达到了28.8%,算下来单车利润率比2023年的“8600元”还要低。
要知道特斯拉的平均单车利润可是在5万以上,比亚迪的利润却是那么低。
自身技术投入大,看着不挣钱!
网友们有这样的疑问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按正常的思路,企业没挣到钱对未来的发展肯定会有影响。但其实我们细细研究比亚迪的财报就会发现,并不是没挣到钱,而是大多数都已经花出去了!
那花哪了?那就是投入到技术研发,用作给自身充电的部分了。
在2023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为399.18亿元,但研发投入资本化比率仅为0.86%(大部分公司比例在60%以上),意味着大部分研发投入被费用化(研发支出作为当期费用进行确认,并在当期损益中计入),这也是比亚迪看起来“不挣钱”的原因。
让人惊讶的不仅是研发投入资本化比率低,还有超高的研发投入费用。
在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支出同比增长41.64%至201.77亿元。高于特斯拉(约人民币161亿),几乎等于长城、理想、吉利、长安之和。据Wind提供的数据显示,比亚迪2024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在A股超5300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成为A股“研发之王”。
如果比亚迪稍稍把研发投入资本化率调高到一个更加普遍的比例,那它财报上的利润数据会漂亮得多。
当然也有人说是不是比亚迪太卷导致。但现在的国内车市就没有不卷的车企,同样是自主品牌排名前列的吉利和长城在2023年单车利润分别约为3200元和5700元,均有所下滑。相比之下,比亚迪的“8600元”再结合前面说的“0.86%研发投入资本化比率”是不是看着单车利润已经很优秀?
这得益于比亚迪出色的成本控制,比亚迪的自主三电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影响电车车本锂电池上游材料价格降低,带来了更出色的成本控制。正是如此,比亚迪总能给我们带来远超价格产品力的产品,如“798的秦PLUS”、“998的秦L”以及最新和即将上市的腾势Z9GT、豹8等。同时,对全系所有插混车型加量不加价,标配最新12V磷酸铁锂电池。
充电现有成果:打赢上半场,引领下半场
前不久看过一个关于比亚迪品牌21年发展史的视频,在短短21年的时间里,到现在新能源技术引领全球,除了踩在国内新能源高速发展的时代风口,其成功的关键更多还是始终坚持技术研发,并投入巨幅资金。
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近1500亿,从2011年至今的14年里,比亚迪有13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有时候甚至是同期净利润的几倍。如此高的研发投入也带来了一个看上去比较奇怪的员工结构,其所有员工里80%都是研发人员,更像是一个高新科技公司。
巨大的研发投入也带来了显著的成果,那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打赢电动化上半场,并为下半场的智能化做足了准备。
在电动化上半场,比亚迪不断地进行技术迭代并推出跨时代的全新技术,如e平台3.0 Evo、第五代DM、云辇、易三方等等与其它品牌拉开了差距。
下半场则是2021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就提出的“电动化的下半场是智能化”。在此前,我们似乎并未太多的关注比亚迪的智能化,因为只要提到比亚迪,大家肯定会想到的是它领先各种电动化技术。
但回过头我们再看,比亚迪似乎在这一方面也一直引领时代。最早大家还没开始卷车机的时候,比亚迪悬浮式中控大屏就让人惊艳,且基于Android开发的DiLink也让我们意识到原来车机还可以这么玩,延续至今的旋转中控大屏,现在已成为绝对主流。
智能化发展至今,比亚迪所注重的智能化也早已不仅限于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而是智电融合的整车智能。王传福也多次表示,将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毫无疑问比亚迪具备这样的底气和实力,而它的智能化也已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向前推进。
在2024年1月,比亚迪就正式发布了璇玑架构,它实现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高效融合,让驾乘更安全、更高效、更个性。在智驾方面,比亚迪已经拥有超四千名工程师的智驾研发队伍,构建起了一套全栈自研的智驾研发体系,带来了DiPilot + 数字序列、天神之眼智驾,来适配不同等级的车型,让它站在了智驾第一梯队。
结语
比亚迪除在国内大受欢迎,在海外市场也逐渐火爆,且这种火爆是立体全范围的,既有家用市场的深入人心,也有高端和个性化领域海外汽车爱好者的一致好评,这一切似乎都要归功于超强的技术研发实力,而这也将支撑起它在未来更加快速的发展。